港珠澳大桥于10月23号开通,港珠澳车牌自此正式投入使用
  • 发布人:港牌通
  • 发布时间:2018-10-19

  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于10月17日向媒体发出采访通知,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将于10月23日在珠海举行。大桥通车后,由香港往来珠三角地区的距离将大大缩减,货运成本将大幅度减少,另外还可为往来三地旅游或商务人士提供新的交通选择。珠海往来香港的行驶时间仅需1小时左右,而且不需要再绕行早已超负荷运行的虎门大桥,粤港澳大湾区“一小时生活圈”由此形成。港珠澳车牌自此正式投入使用,在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。
港珠澳大桥于10月23号开通

 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副局长余烈早前接受本港媒体采访时表示,大桥将香港、澳门及珠海三地连接起来,完善了珠三角地区的公路网络、国家的高速公路网,通过大桥的连接,相信三地未来的来往会更频繁。
 

  大湾区形成一小时生活圈

  港珠澳大桥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,以“单Y”方式,连接香港、珠海和澳门,总长约55公里。其中,从香港口岸,到珠海及澳门口岸,全长约42公里,是世界上最长的以桥隧组合方式,三线双程行车的跨海大桥。约30公里的大桥主体工程,由粤港澳三地共同建设,包括以6.7公里长的隧道穿越主要航道。
港珠澳大桥

  坐车由珠海口岸出发到靠近香港的人工岛东岛,车程约在30分钟内,经过人工岛西岛,再进入隧道,然后到达东岛。
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

  东岛上设有观光设施、咖啡店等,让过桥的公众可在人工岛观赏风景、购买纪念品;不过,记者到访时,相关设施还未建设完善,相信在通车后就会对外开放。
港珠澳大桥人工岛

  抵达东岛后只需走上一条长楼梯,便可到达最高处,可以饱览大屿山的景色,还可以不时见到附近香港国际机场繁忙的航机升降情况。港牌通推荐大家在大桥通车后过桥时,不妨到东岛喝杯咖啡,打打卡,拍拍照留念!

  拥有港珠澳车牌的司机,可由珠海出发,先经过收费广场,再上大桥。收费以人民币结算,驾驶人士可使用快易通、微信支付、支付宝、银联及VISA,但暂时不可以使用八达通付费。收费广场来回共有20个收费信道,已于上半年完工验收。
港珠澳大桥收费广场
 

  大帆里有小帆

  同行的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副局长余烈表示,大桥是跨海交通工程,把珠江口的东西两岸连接起来,亦把香港、澳门、珠海以及广大的珠江西岸地区连接起来,这在过去是不敢想象的。

  他还说,大桥是国家高速公路网的一部分,加上地铁和未来规划,形成一个“大帆里有小帆”,非常方便、便捷的交通网络,这对今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、三地民众的往来出行、物资的流动、旅游合作、经济发展也有很大帮助;通过大桥的连接,他相信三地未来的交流会更频繁。

  余烈说,整个珠江口的交通规划有总体的排序,基础设施为地区发展、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,设施日趋完善,对经济发展越有好处;大桥将港珠澳三地通过陆运连接起来,完善了珠江三角地区的公路网络、国家的高速公路网等。

  至于大桥的交通量方面,余烈认为,在“深中通道”开通后可能有些影响,毕竟大桥需要港珠澳车牌才可以通行,但两者功能不一样,故发挥的作用有不同,但都是需要的。他又说,大桥前后花了14年时间兴建,大桥通车后,他看好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。
 

  大桥通过五大挑战

 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工程管理部部长李江接受采访时表示,大桥主体工程防风等级是按照过去120年的风速来设计的,具备抵抗16级台风的能力,16级以下台风绝对保证安全,即使是超过16级以上也未必有问题。

  早前袭港的号称17级超强台风“山竹”,令香港不少地方备受蹂躏,但大桥在风后无损,可见防风的设计“靠得住”。他又指,桥梁结构和隧道结构也是按抗震来设计,可抵抗七级地震。

  李江又指,大桥的青州航道桥、江海直达船航道桥、九洲航道桥可让船只通过;另因九洲航道桥近澳门国际机场,航道桥上最高处跟航管只有2米距离,故桥上经过也会见飞机在头上。
 

  120年耐久性设计

  李江坦言,因大桥号称规模最大、标准最高、技术最复杂的项目,所以工程上也面对不少挑战。

  第一是工程技术方面的挑战,在建6公里的沉管隧道工程,在国内、国际上也较少,但现有的技术储备中的经验不能够涵盖工程建设需要。

  第二是材料和装备,为了项目顺利实施,要具备水下46米开挖的能力,打桩设备也要配合安装进度要求。

  第三是工程项目挑战,大桥建设前,其他桥都是按照100年耐久性设计的,三地共建共管,故选择了120年的耐久性设计,对既有的标准规范都有一个提升,在耐久性也带来不少难度。

  第四是运营安全保障挑战,在外海的环境下,近30公里的桥梁和隧道工程如何正常的运营养护,系统设计上也有不少考验,故在22.9公里的桥梁设计了9座塔内电梯、21座桥面桥下的过渡的检修平台、28座梁外检测车、34座梁内检测车、138座梁内抽湿机,以保证所有工程可以做到可达可检可维的运营。

  第五是绿色环保挑战,项目在这方面表现非常突出,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通过了专业单位的认可,一系列保护措施保证了没有发生因施工而导致的白海豚事故。

延伸阅读
  • 回到首页按钮
  • 大陆电话按钮
  • 香港电话按钮
  • 在线客服按钮